Chia-Tyan Yang 楊佳恬

Pianist. Storyteller.

everyday rebellion – if not us, who?
酸恬苦辣

everyday rebellion – if not us, who?

後記: 請大家幫忙利用網路力量, 把這片文章傳給學運的核心人員及參與人員, 我在這片文章裡介紹的記錄片導演跟我聯絡上, 想要了解臺灣的學運狀況訴求以及詳情.

3月19號在奧地利影展,我參加了一部全世界民主運動的紀錄片everyday rebellion的首映會。我在看這部電影時幾乎是狂哭。為電影中為了自由為了民主為了追求更美好的未來的年輕人而哭。我以前對於學生拿著標語走上街頭其實頗不以為然,學生不就是應該好好在學識的殿堂裡面追求知識嗎? 我往往覺得是大量浪費社會資源。部電影給我很大的震撼,也讓我感到無比汗顏,過去的自己,是多麼的蒙蔽狹隘。

為 什麼我會去看這部電影呢? 話說, 這個禮拜是奧地利國片影展, 我跟朋友合開的多媒體公司去年為他們指定做全程的官方影音報導. 今年就輕鬆多了, 做一支法語的廣告片就算交差了. 我跟影展主辦單位撒嬌一番, 他們也很好心頒發給我們一個禮拜影展來去自由權, 那我自然是想辦法把自己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榨出來泡電影院. 去年的奧地利國片影展, 一對奧地利籍伊朗裔的兄弟The Riahi Brothers導演來為他們正在進行的串媒體計劃 (Transmedia Project) 開發表會打廣告, 獲得很大的矚目. 他們為這個計劃取名為Everyday Rebellion. 當時因為主辦單位非常看好這部電影, 加上我自己向來對於跟我一樣相同擁有外國背景在奧地利長大的文化藝術人都很好奇, 所以就去聽聽這對兄弟到底厲害在哪裡 (當時電影還沒有剪完).

The Riahi Brothers本身為伊朗後裔, 在奧地利長大, 對自己的組國仍然保持強烈的感情. 這幾年中東及北非的阿拉伯的春天, 茉莉花革命還有敘利亞內戰等等都是他們關心的議題. 他們製作了Everyday Rebellion這部紀錄片, 但不想要就只是拍部電影就算結束. 他們的主軸是非暴力革命, Everyday Rebellion也透過facebook、Twitter以及其官網, 讓各式社群提供自己日常的生活革命方式. The Riahi Brothers的理論是, 各式革命就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 以各種具有創意性的方式呈現著. 他們想要尋找全世界各式各樣的非暴力式革命, 探討社會運動帶來的各項後果, 串聯大家的經驗, 分享並從中找出改變社會的方法. 全世界的民主運動都在此互聯 http://www.everydayrebellion.net/wall/

他們發給我們網站, 請大家如果知道什麼有什麼人在進行社會活動或是民主抗爭之類的, 請他們發表經驗. 當時我心裡還挺開心的想, 我可是來自一個很民主成熟法治的國家呢, 這個國家從極端強權到現在是了不起的民主國家呢! 我哪有什麼厲害的民主抗爭活動好提供阿. (天啊我怎麼會這麼單純阿!!)

ㄧ年過去了, The Riahi Brothers今年來國片影展發表這部紀錄片, 我心想, 這麼冷門的議題, 應該不會有什麼人來看吧. 結果人山人海! (原來這整個串媒體計劃在全世界得了不少大獎). 我就被畫面震撼的幾乎無法動彈. 然後淚水就開始掉. 我心裡不斷取笑自己, 你自己就是媒體人, 怎麼還會被導演的手法騙出淚水. 我知道阿, 我當然知道阿, 我知道導演放進去的一定是最煽情最賺人熱淚的食材. 但這不是劇情片, 這是真真實實發生的. 這些人, 年紀都跟我差不多 (我1979的), 不然比我小好多. 他們堅定的眼神, 讓我無法動彈.

記錄片把重心放在幾個主軸>

  1. ㄧ個西班牙的失業工程師, (西班牙的失業率這幾年驚人, 造成社會強大不安), 銀行即將強制把他趕出他的住處, 我們在電影看到, 不少絕望的失業人跳樓. ㄧ個社會團體如何到處奔波及運用媒體施壓, 讓他暫時保有自己的公寓
  2. 美國OCCUPY活動的年輕知識份子攻佔華爾街.
  3. 烏 克蘭的女權組織FEMEN. 有在注意國際新聞的朋友, 這幾年應該有看到, G8, G20 這種高峰會議上, FEMEN的女生混進去 (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到的!), 然後衝向各國元首. 她們不論美醜, 一律上空, 在胸部上塗寫非常聳動的女權標語, 有時候甚至全裸. 一向自認為得道德把關的媒體愛愛愛愛愛愛愛愛愛死她們了, 可以興高采烈的大罵她們不知恥.
  4. 敘利亞的年輕知識份子的地下革命團體.
  5. 訪談不同國家的社會活動領袖, 並記錄他們在探討會與學生的對談 (之中有一位我忘記是英國人還是丹麥人的女教授, 她在大學裡教的課程竟然叫做“和平抗爭”.  我真的傻眼了!)
  6. 國 際戰事法庭的審判會, 公開審判伊朗政府在80年代進行的謀殺活動 (有點像我們的228), 伊朗當然是沒派人來, 但是此審判會對於犧牲者家屬以及國際社會有著很大的正面意義. 家屬抱著被謀殺的兒子父親兄弟的照片, 坐在法庭旁聽席上, 帶著耳機辛苦聽著翻譯, 手中緊緊抓著泛黃的相片, 淚水直流, 卻仍然背脊立直直的旁聽. (我現在有點寫不下去, 腦海一直浮起那些母親的眼神.). 審判會結束時, 家屬們唱起古老的波斯歌曲. 那種哀傷的調子, 不禁讓我有似曾相識的錯覺. 似臺灣的老歌.

電 影裡面也介紹了一位來自來自前南斯拉夫的革命分子 (我猜測他現在是40出頭吧). 他在二十出頭時, 跟十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對抗獨裁者的強權, 花了很多年的時間, 凝聚了民眾的力量及滲透拉攏獨裁者的手下, 用不流血非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強權, 後來國家慢慢走進了民主. 他提及許多很有創意的攻擊方式(比如說塗鴉, 擁抱警察等等). 他也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理論, 對抗強權就像想跟拳王阿里對打, 你又不會拳擊, 鐵定是打輸的. 但是如果你是下棋的專家, 那你就應該跟阿里下棋, 絕對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這個聽起來還滿有三國演義的調調). 一位是敘利亞的建築師, 在他們的獨裁國家, 上街頭就要冒著被蓋布袋抓去槍斃的危險, 不然就是家人會被連累, 加上媒體被控制的死死的, 要進行地下活動非常困難. 民主抗爭到最後變成兄弟自殘的內戰, 打了好幾年了. 他們一群年輕人, 有次就抱著好幾袋的乒乓球到總統府前, 在所有的乒乓球上寫著“還我自由“, 然後全部倒在廣場階梯上, 咚咚咚咚造成好大聲響. “保安及秘密警察跌跌撞撞想辦法撿乒乓球, 又得阻止好奇民眾去拿“, 他忍不住笑意, “真的滿爽的.“

看完電影時, 感覺得出來觀眾的反應非常熱烈, 首映會後有對談會, 導演帶了兩位特別來賓來跟觀眾對談, 一位是烏克蘭FEMEN女權團體的創辦人, 另一位則是敘利亞的乒乓球建築師. 兩人目前都是在歐洲流亡, 他們的故事及經歷也在記錄片裡面多被著墨. 我猜測他們都頂多二十七八左右. 我發現, 男的帥, 女的美. 而且非常非常有群眾魅力, 而且你也感覺得出來他們跟媒體打交道習慣了, 攝影記怎麼拍他們都無動於衷. 我不禁想起前一陣子剛啃完的 Hunger Games (饑餓遊戲), 裡面女主角莫名其妙被推為The Face of the Revolution (這個中文要怎麼說阿? 象徵革命的面孔?), 從一開始的心不甘情不願, 到後來了解她的任務是鼓吹人心, 所以開始配合媒體運作.

我想在此稍微 提一下這位FEMEN的女權份子, 她很難讓人定位, 而且你看到她第一眼實在很難喜歡她. 因為她實在太漂亮了!! 女權份子不應該是那種凶巴巴沒女人味的知識份子嗎? 怎麼是這種性感的金絲貓? 她說話時又嬌滴滴 (不少歐洲媒體就常常暗射她“被養”). 觀眾問及許多女權團體非常反感她只會用身體來達到媒體的注意, 是女權主義的敗類, 女權主義不就是該打敗被男人當作性玩具嗎?. 她聳聳肩, 說其實她進行很多年的女權運動, 怎麼求媒體, 都沒有人報導, 結果她一脫, 大家就衝來了. „大人都會告訴你, 要用民主的手法來爭取你的權益, 但是一當你用正當手法, 根本沒有人理你. 以後如果大家看到膩了, 我們就再想其他的辦法來吸引媒體及政治正視我們的議題“, 她一副不在乎的說. 但你感覺得出來, 她是很認真在看待她的所作所為.

EVERYDAY REBELLION – Official Trailer (Deutsch) from Everyday Rebellion on Vimeo.

 

*****

我看完電影回家, 全身漲滿了各式思緒, 睡得也不安穩.

隔天隨手看臉書時, 看到台灣的學生佔領立法院的消息…

我 這幾天陸陸續續找了反對或贊成服貿的文章, 也試著看條文, 但老實說, 我沒有經濟的背景, 沒有人導讀, 我實在看不懂, 很多解讀的文章也充滿了情緒 (不是親中就是反中), 很多人寄了反服貿團體要我加入, 我連內容都搞不清楚, 怎麼反對或贊成呢. (我受德奧教育長大, 思考模式是很呆又一板一眼的條例式, 唉.) 老公一直問我怎麼眉頭緊鎖, 我找了德文的報導出來(還不少呢), 他是法律人也拿了MBA, 默默的說, „你們政府很厲害啊, 走民主漏洞. 但把消息洩漏出去的更厲害.“ 我說, 許多在裡面的學生都是法律人, 他點點頭說, „你們台灣學生真有種!“

我看著坐在立法院裡外的靜坐人群的照片, 就一直哭. 那個情緒很難形容. 感動 (誰說台灣的年輕人不關心國事!!), 難過 (佔領公家機關是如何的下下策, 沒有人自願這麼做的. 唯有如此媒體才會報導, 媒體報導才能吸引注意力). 網路上大打口水戰, 反對服貿的, 贊成服貿的, 罵抗爭者是屁小孩趕快滾回學校念書 (以前的我可能就會這麼想), 罵人家是暴民的 (奇怪,怎麼一下子媒體及網友變成公民與道德老師了?). 親愛的, 這幾年歐洲示威遊行或抗爭活動不斷, 而這些所謂高開發國家的社會活動, 常常演變是大型暴力活動. 那才叫做暴民! 那才叫做走調!

不過, 老實說, 不論是反對的, 贊成的, 口不擇言的言論, 情緒化的言論, 不忍心苛責的, 默默支持的, 默默反對的, 不想公開表態的… 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因為愛台灣.

我個人覺得最悲哀的是事不關己的漠不關心.

我寫了太多了… 現在要收筆了, 因為我剛收到Everyday Rebellion導演的訊息, 他們想聯絡上學運的領導團隊. 感謝網路無佛界, 我現在就要來網路尋人了! 請大家幫忙傳遞!! 

*****

後記2: 還有想讓其他的社會活動, 民主活動給世界看到的, 也請歡迎發MESSAGE跟我聯絡, 我跟everyday rebellion現在正保持聯絡, 會幫忙牽線.  

*****

後記3: 感謝網路大家凝聚的力量, 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 就已經跟學運中幫忙的聯絡律師聯繫上了. 這是他的發文:

【資料招募,煩請轉載】

Everyday Rebellion (全世界民主運動的紀錄片) 的導演

The Riahi Brothers 想要知道臺灣的學運狀況,訴求,和詳情

如果你覺得你手邊有能夠讓他們了解這次議題的影片
希望能傳到下面這個信箱

318stmovement@gmail.com

並附上100字左右的簡單註解
英文為佳,中文亦可

有能代表活動的照片也可以
一樣盡量用簡短的依據話介紹圖片

影片不求長,求點到主題的重點
註解不求多,求簡單扼要的論述
海外有臺灣會幫忙外文部分的整理
感激不盡!!! 希望能在這兩天內收齊前幾天的資料
有任何問題歡迎寄信到信箱詢問

感激不盡!!!

有事打我手機: 0972 293 246 蔡孟宏

******

請大家把資料或是影片下載連結傳到孟宏的信箱, 我們會一起整理!! 讓我們一起把學運的精神傳承下去.

延伸閱讀, 一篇中文介紹everyday rebellion> http://mediaproplus.blogspot.co.at/2014/02/everyday-rebellion.html

Written by Chia-Tyan Yang in 2014/03/23